贵阳助孕产子机构
网站banner图片展示
您所在的位置: 贵阳助孕 > 贵阳助孕产子 >
《周易全解》之临卦(一)
来源:http://www.vcew.cn  日期:2023-02-01

《周易全解》之临卦(一)

临兑下坤上

《序卦传》说:“蛊者事也,有事而后可大,故受之以临,临者大也。”程传说:“二阳方长而盛大,故为临也。”临卦由地泽二体构成,地下有泽便是临。地是至卑的,它本不能临物,然而还有卑于地的东西,那便是泽。泽上之地是岸,岸与水交际,泽为地所临。临,实际上是指事物的一种发展态势而言。临卦之六爻下二阳上四阴。在复卦只是初九一个阳爻,到了临卦则发展到初九、九二两个阳爻,正是阳刚盛大之时。阳刚盛大才谈得上临。

临,元亨利贞,至于八月有凶。

元亨即大亨,利贞即利于正。元亨利贞,说明元亨是有条件的,条件就是利贞。临卦以大临小,亦即以刚临柔,与复卦不同。复卦乃阴柔至极而阳刚初来,临卦则已来了两个阳爻进迫于阴,所以复卦卦辞只言亨,临卦卦辞则言元亨。但是复卦言亨不言利贞,临卦言元亨则言利贞。言亨不言利贞,因为复卦乃阳刚初来,亨是必然的,不存在什么问题。言元亨又言利贞,因为临卦是二阳浸盛,此时极容易放肆无忌,必守正方能保证元亨。

“至于八月有凶”,汉人京房据此句推出所谓十二辟卦之说。十二辟卦说即将复、临、泰、大壮、夬、乾、姤、遯、否、观、剥、坤等十二卦,依阴阳消长的规律与一年中的十二个月相搭配。复卦是阴至极而初生一阳,配以建子之月即十一月。然后二阳生是为临卦,配以建丑之月即十二月。然后三阳生是为泰卦,配以建寅之月即一月。至六爻全成为阳爻时,便是乾卦,乾卦配以建之月即四月。至此,阳长阴消变为阴长阳消,阳至极而初生一阴,是为姤卦。姤卦配以建午之月即五月。然后二阴生,是为卦,配以建未之月即六月。然后三阴生,是为否卦,配以建申之月即七月。如此阴长阳消直至六爻全成阴爻,便是坤卦,配以建亥之月即十月。这十二辟卦之说当是根据临卦卦辞“至于八月有凶”这句话推出来的。结合复卦“大象”说的“先王以至日闭关,商旅不行,后不省方”来看,则这种说法不能说没有根据。

是说自二阳生的临卦亦即建丑之月十二月算起,至四阴生的观卦亦即建酉之月八月止。也就是说,八月是自十二月算起的八个月。

《周易全解》之临卦(一)

《彖》曰:临,刚浸而长,说而顺,刚中而应,大亨以正,天之道也。至于八月有凶,消不久也。

“刚浸而长,说而顺,刚中而应”三句是解释卦名的。“刚浸而长”,从一卦的角度说明临之所以为临。浸是渐的意思。“浸而长”,不是暴长,是在不知不觉中渐渐地长。凡渐长的东西都充满着极强的生命力。复卦一阳生,临卦已积渐至二阳生,阳德向前发展壮大,骎骎然有莫之能御之势,所以叫做临。

从卦之二体来看,兑说坤顺,说而顺。从兑说,是阳向前进,从容缓和而不迫;从顺说,是阴向后退,应合顺遂而不违。“刚中而应”,刚中是九二应指六五。九二以刚居中,阳德盛大,并且不过分盛大。九二又与六五正应,则上下相交,阴阳合德,有足够的力量临其所临。

“大以正,天之道也”,这句话是解释卦辞“元亨利贞”的。孔子认为,“刚浸而长,说而顺,”“大亨也”,刚中应柔中,“以正也”。这乃是天之道,亦即自然的规律。这天之道的实质就是阴阳消长。

阴阳消长既是自然规律,人便只能认识它,顺应它,不能违背它,更不能改变它。阳长则阴必消,阴长则阳必消,阳长阴消必转为阴长阳消,这是不能改变的规律。卦由复的一阳生发展到临的二阳渐长,这时阳德日盛,阴德渐消,人们最容易因现时的好形势而忽略阳长会变成阳消,阴消会变成阴长,好形势会变成坏形势。

“至于八月有凶,消不久也”,孔子指出卦辞“至于八月有凶”的实质是“消不久”。“消不久”,阴消不会太久。现在是二阳渐长,四阴渐消。消到八月,至观之时,便不是阳长阴消,而是阴长阳消了。阴消消不久,至于八月必有凶。告诫人们处得意之时,勿忘远忧。孔子认为人之道犹如天之道,虽不可违抗,却可以预为之防,尽可能避免灾害。

《象》曰:泽上有地,临。君子以教思无穷,容保民无疆。

泽上有地,地下有泽,地与泽的关系是临的关系。临的关系用卦象表示,就是在上之地俯临在下之泽。以上临下则是它的简化说法。临的特点是地临泽,上临下,而不是相反;相反便不是临了。地之所以能够临泽,上之所以能够临下,全在于势位。这是自然界的现象,即“天之道”。应用于世间人事上,即“人之故”方面,最大最典型的临是天子诸侯君临天下国家,即统治者统治人民。统治者统治人民实质上是势得位的问题。因为不论统治者如何宣布,阶级社会的国家实质是暴力统治。

但是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,他另有一套主张。他主张德治,主张采取道德教化的办法感化人民,反对用行政命令和刑罚等强制手段治理国家。简言之,孔子主张以德服民,反对以力制民。他把自己的以德服民即教民保民的思想同

《周易》临卦卦象联系起来,从中找到思维上的根据。

孔子为此对临卦泽上有地之象有更为深刻的理解。地是土,泽是水;土像统治者,水像人民。土与水总是相浸渍而亲密无间,统治者与人民亦该如此,就是说,统治者应该亲民,亲民也就是教民保民。具体地说,要“教思无穷,容保民无疆”。这从土与水的关系上可以进一步找到根据。

水是天下至柔之物,土制水似乎不成问题,可是如果以险隘阻滞它,它必决溃四出而后已。事实上土地是宽厚的,它总是以自己宽厚的胸怀,给予水以广大之居处,使水成为受包容受滋润的泽。统治者对待人民就像土地包容、滋润水而使之成为泽一样。

统治者受到土地与泽水滋润浸渍,亲密无间的启示,对人民“教思无穷”。“教思无穷”,在教民问题上,出自诚心,想得深远,无有穷尽。统治者受到土地以自己广大的身躯拥护着广大的泽水之启示,做到“容保民无疆”。“容保民无疆”,在保民的问题上,要像坤土那样大度包容,对于人民无所不容,无所不保,无有界限,无有止境。

未完待续……

本文选自金景芳、吕绍纲合编的《周易全解》,市面上非常靠谱的讲解易学知识之书,想入门或深学的朋友都可读一读。

你的移动文学图书馆:这有小说、散文、诗词,还有历史典故,更有中华传统文化和写作技巧方法等。本号是一个传播传承纯文学的平台,拒绝网络爽文“小说”!


参考资料

标签: